学生工作

媒体关注|人民网等多家主流媒体聚焦报道学院社会实践团队

发布时间:2025-08-11 作者:点击次数:

近日,人民网、中国青年报、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专题报道了学院赴榆林“聚焦红色基因传承,担当青年使命”暑期社会实践团实践纪实,文章通过实践团成员的实地研学经历,从“重走红色路”“聚焦新发展”和“青春担使命”三个维度,深刻展现了红色基因在陕北大地的传承延续与革命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动实践。

盛夏的陕北高原,红色印记在黄土间熠熠生辉。365英国上市“聚焦红色基因传承,担当青年使命”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陕西榆林,以实践为笔,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勾勒红色精神的时代传承,探寻红色文化赋能发展的生动答卷。

初心循迹,红色沃土孕伟力

绥德作为陕北革命老区的核心区域,红色资源丰富、革命历史厚重。实践团首站走进绥德革命纪念馆,馆内千余件文物展品、历史照片及场景复原,全面还原了绥德分区军民英勇奋战的历史场景。序厅中央的《黄土地・1947》主题雕塑,生动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

在绥德地委旧址,墙上“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等革命箴言穿越时空,至今仍振聋发聩。通过实地研学,实践团成员对绥德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波澜壮阔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纷纷表示要将红色沃土孕育的精神伟力化作勇担时代使命的实践动力。

薪火续篇,红绿交融兴乡村

在杨家沟村,实践团聚焦乡村发展,深入探访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当地干部介绍,杨家沟通过“支部+企业+农户”模式,推动革命旧址保护、窑洞民宿开发、农耕文化体验等多元业态发展,让红色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在高西沟村,实践团参观了高西沟水保生态教育基地,回顾高西沟从水土流失严重的贫困山村到如今“黄土高原上的生态明珠”的光辉岁月,感知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生动实践;观看了沉浸式实景剧《陕北有个高西沟》,并体验“红色教育+生态研学”新模式,深刻体会到红色基因在绿色发展中的强大生命力。

青春作答,实干担当谱新章

守护红色根脉,青年不能缺位。在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石雕拴马桩的匠心、秧歌调的嘹亮、剪纸的鲜活,让成员们沉醉于黄土文化的魅力。在实地参观的同时,团队深入调研文化保护现状,并与当地工作者围绕“红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非遗与乡村旅游融合”等主题展开研讨,提出可行性建议,让文化传承更接地气。

“这几年,靠着党的好政策,村里发展特色产业,大伙收入提高了,孩子们都能安心上学,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在“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郝家桥村,实践团深入了解该村的光荣革命历史和乡村振兴实践。通过座谈,成员们深刻领会到“郝家桥经验”中“调查研究”、“解剖麻雀”等工作方法的重要性,进一步认识到基层党组织在推动乡村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据悉,学院赴榆林“聚焦红色基因传承,担当青年使命”暑期社会实践团入选2025年榆林市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团队,实践团成员在社会课堂中“ 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下一步,实践团成员将继续守护红色根脉,以实干姿态投身基层,聚焦群众关切问题,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山大马院青春篇章。